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25日电(记者李川 通讯员李毛吉)2016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未保委和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青海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实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着力提升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始终坚持规则教育、习惯养成与法治实践相结合,让未成年人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把认知和行为牢固建立在基本的道德、法律底线上。2016年,为全省12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项目提供4万元支持资金,赠送中小学法治宣传挂图和《普法志愿者手册》2500余套,通过法治宣传活动的开展,征集征文266篇、漫画222幅、舞台剧31部、模拟法庭展演18台。二是深入开展关爱特殊群体工作。完成青海省农村“三留守”人员摸底排查工作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库;为全省3.5万名孤儿和困境儿童发放生活补助资金9850万元;开展关心关爱活动8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1万余名,为困难青少年送去价值231万余元的各类物资;新建省级共青团“关爱之家”志愿服务阵地2个;累计筹资1376万元,援建希望小学5所、实施希望工程配套项目23个、助学项目43个,资助贫困学生3307名;新建乡村学校少年宫15所,改善了部分地区的青少年活动场所条件。三是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社会环境。未保委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司法制度改革和涉及未成年人的产品行业市场监管,进一步优化未成年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四是大力夯实未保工作基础。全省7个系统的13家基层单位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目前全省共有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单位32家;进一步加快未成年人维权专家库、12355青少年服务台和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建设步伐,目前省级12355青少年服务台共有法律专家34名,心理咨询专家23名,教育类专家11名,全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机构总数13个,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从业人员447人。2017年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主要是:要继续加大法治宣传力度。紧紧围绕法治青海建设和“七五”普法的安排部署,以“我的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加强理想信念、法律法规、安全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着力打造特色工作品牌。针对我省未成年人实际,积极打造符合青海实际,具有青海特色的未保工作品牌和平台。要加强困境未成年人群体关爱工作,推动社会专业力量有效参与未成年人保护,有效服务未成年人利益诉求,扎实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评活动。要建立完善工作机制。要夯实基层工作基础,规范成立和调整州县两级工作机构,完善定期报告制度,落实成员单位沟通制度,健全完善资源整合工作模式。
青海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新实效
发稿时间:2021-04-11 17:4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 青海:用"四个转变"指导六项重点工作有效开展
- 青海团省委开展重阳节扶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
- 青海同仁县开展气候变化与环保基础教育活动
- 2016年青海省贫困青年实用技能培训班开班
- 青海第16批博士服务团用脚丈量青海大地
- 辽宁共青团十件实事助力青海脱贫攻坚
延伸阅读
时政
观察